close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我們。)
(二)前列腺癌Gleason分級的更新和新的WHO/ISUP分級分組
2016版WHO將前列腺癌伴神經內分泌分化分為5種類型:①普通腺癌伴神經內分泌分化;②腺癌伴潘氏細胞樣(Paneth cell-like)神經內分泌分化;③類癌;④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⑤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其中腺癌伴潘氏細胞樣神經內分泌分化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為首次提出。潘氏細胞樣神經內分泌分化的顯著特點是胞質內強的嗜酸性顆粒的存在,並且免疫組化染色檢查結果顯示神經內分泌標志物陽性。前列腺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亞型,到目前為止最大宗病例報道為2006年發表的7例病例報道,幾乎所有病例都發生於前列腺腺癌抗雄激素治療後,其組織學形態與發生在其他部位如肺的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一致。該類型預後極差,鉑類藥物化療後平均生存時間為7個月。
3.前列腺上皮內腫瘤樣導管腺癌(PIN-likeductualadenocarcinoma):這是新版分類中提出的一種新的導管腺癌組織學類型。組織學表現為由分離的非篩狀腺體組成的前列腺上皮內瘤變樣的導管腺癌,與PIN不同之處在於,導管腺癌的腺體多排列擁擠,常伴囊性擴張並內襯扁平細胞,所有腺體均無基底細胞存在。該類型預後較好,多為Gleason評分6分(3+3)。
1.新的組織學類型——導管內癌:2016版WHO組織學分類中首次明確瞭導管內癌為前列腺癌的一種組織學類型並單獨列出,定義為腺泡內和/或導管內上皮的腫瘤性增生,具有部分HGPIN的特征,但其組織學和/或細胞學的異形性更高,並與高級別、高分期的前列腺腺癌的發生顯著相關。導管內癌的組織學特征是前列腺腺癌的細胞局限在腺泡內或者導管內,並且可以沿自然導管和腺泡進行播散,基底細胞層可部分保存(圖1)。導管內癌最常見的結構是致密的篩狀結構,其次是實性結構。導管內癌不適用於Gleason評分。與HGPIN相比,導管內癌的基因改變與Gleason 4級的腺癌更為相似,表現為雜合性缺失、ERG重排和PTEN表達的缺失。由於導管內癌患者多伴有高級別的前列腺腺癌,並與高Gleason評分、高分期和較大的腫瘤體積有關,且其自身也是一個獨立的預後因子,因此2016版分類建議病理醫生在活檢報告中應報告導管內癌的存在,提示臨床需要相關的處理,亦有專傢提出需立即進行第2次活檢以排除浸潤性癌的可能。
(一)增加的新類型及新變異型
(二)睪丸生殖細胞腫瘤分類的變化
2.前列腺癌新的WHO/ISUP分級分組系統:新版WHO提出的前列腺癌新的分級分組是基於2014年國際泌尿病理協會(ISUP)共識會議上提出的一種新的分級系統,並稱之為前列腺癌分級分組(Grading Groups)系統,該系統根據Gleason總評分和疾病危險度的不同將前列腺癌分為5個不同的組別:分級分組1組/Gleason評分≤6;分級分組2組/Glea朝馬住宿推薦|台中朝馬住宿推薦son評分3+4=7;分級分組3組/Gleason評分4+3=7;分級分組4組/Gleason評分8(包括Gleason 3+5,Gleason5+3以及Gleason 4+4);分級分組5組/Gleason評分9和10(包括Gleason4+5、Gleason 5+4以及Gleason 5+5)。
第4版《泌尿系統和男性生殖器官腫瘤WHO分類》已於2016年初出版發行,新版WHO分類參編人員達110人,分別來自全世界21個國傢和地區。經過10餘年的發展,與2004年出版的第3版相比,新版腎臟上皮性腫瘤中增加瞭一些新的疾病類型,並對腎細胞癌的Fuhrman分級和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級系統進行瞭修改,同時對一些疾病概念做瞭一定的更新。本文對2016版泌尿系統和男性生殖器官腫瘤WHO分類中的一些重要變化進行解讀。原文發表於《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6年8月第37卷第8期,作者為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病理科程亮;山東大學附屬山東省立醫院病理科徐嘉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病理科黃文斌;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泌尿外科孫穎浩。
(三)前列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分類的更新
1.前列腺癌Gleason分級的更新:Gleason分級系統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的前列腺腺癌的分級方法,自2004版發佈以來經歷瞭幾次修改,新版WHO分類中對其進行瞭詳細介紹,具體如下:①Gleason評分2~5分不適用於活檢標本診斷中,且在其他方式切除標本中也應慎用;②篩狀腺體歸為Gleason 4級;③腎小球樣結構的腺體應為Gleason 4級;④黏液腺癌的分級應根據其生長方式進行判斷,而不是均歸為Gleason 4級;(重)Gleason 4級除包括篩狀結構和腎小球結構外,一些分化較差的腺體和融合的腺體也應歸為Gleason 4級;⑥出現粉刺樣壞死即可為Gleason 5級;⑦導管腺癌中的篩狀和乳頭狀為Gleason 4級,PIN樣導管腺癌則歸入Gleason 3級,伴有壞死者為Gleason 5級;⑧在高級別腺癌中,如果低級別成分 5%可以被忽視。相反,在穿刺活檢標本中,若有高級別成分存在,無論其比例多少,均應計入評分。而在根治標本中,如按之前標準在Gleason評分為7分(4+3)的組織中發現 5%的Gleason 5級的成分,應最終評分為Gleason 9分(4+5);⑨無論在穿刺活檢還是根治標本中,評分為Gleason7分的診斷均建議列出Gleason 4級成分所占的比例,因為其與患者的治療策略有關。
睪丸腫瘤
與2004版相比,2016版睪丸腫瘤WHO分類進行瞭較大的變動,其中生殖細胞腫瘤分類的變動較大,主要包括睪丸生殖細胞腫瘤前驅病變的概念演變及相應的睪丸腫瘤分類與命名的變化,其他腫瘤的分類也有一些變化。
(一)睪丸生殖細胞逢甲夜市住宿|逢甲夜市住宿推薦腫瘤前驅病變的概念變化
前列逢甲商旅評價|台中逢甲商旅評價腺腫瘤
睪丸生殖細胞腫瘤的前驅病變名稱一直以來較為混亂,2016版整合前述名稱,將此類病變命名為“原位生殖細胞腫瘤(germ cell neoplasia in situ,GCNIS)”。GCNIS源於原始生殖細胞,限於精原幹細胞龕(spermatogonial niche),是目前公認的睪丸生殖細胞腫瘤前驅病變。該術語的提出不僅避免瞭原位癌和睪丸上皮內腫瘤等名稱中含有的“上皮性”含義,而且也避免瞭IGCNU中的“U”引起的歧義,同時“原位”一詞限定瞭病變僅位於精原幹細胞龕處。小管內生殖細胞腫瘤超出精原於細胞龕范圍,則列入分化類型,在各類生殖細胞腫瘤名稱前加上“小管內”一詞命名,代表GCNIS和浸潤性生殖細胞腫瘤之間的中間狀態,以小管內精原細胞瘤和小管內胚胎性癌最常見。
與2004版相比,2016版的主要變化表現為新增瞭導管內癌新類型,腺泡狀腺癌中增加瞭微囊型和多形性巨細胞腺癌的變異型,以及導管腺癌中增加瞭PIN樣導管腺癌。另外,對前列腺癌的Gleason評分細則進行瞭修改並提出瞭一種新的分級分組,前列腺神經內逢甲夜市住宿|逢甲夜市住宿推薦分泌腫瘤中也做瞭較大的改動。
睪丸生殖細胞腫瘤2004版單純根據形態學將其分為單純型和混合型生殖細胞腫瘤,這樣分類的結果將明顯不同的腫瘤使用同一個術語,導致治療上過度或不足。2016版認識到即使形態學完全相同的腫瘤如兒童和成人型卵黃囊瘤,其發病機制也明顯不同,因此,2016版根據腫瘤與GCNIS的關系分為來源於GCNIS的腫瘤和GCNIS無關的腫瘤。將卵黃囊瘤和畸胎瘤分為青春期前型和青春期後型兩類。將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和高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類癌)列為青春期前型畸胎瘤的高度特化亞型(單胚層畸胎瘤)。體細胞惡性成分隻見於青春期後型畸胎瘤。精母細胞性精原細胞瘤在2016版中被命名為精母細胞性腫瘤(圖4),並根據其與GCNIS缺乏相關性並且具有的不同分子特點將其歸入非GCNIS相關腫瘤中。增加瞭消退型生殖細胞腫瘤和彌漫性胚胎瘤等2種亞型。
2.前列腺腺泡狀腺癌的新變異型:前列腺腺泡狀癌變異型的診斷非常台中逢甲住宿|台中逢甲住宿推薦重要,因為與普通型腺泡狀腺癌相比,各種變異型的病理診斷非常困難,並且它們的預後和治療選擇均不盡相同。2016版WHO分類腺泡狀腺癌的組織學變異型中保留瞭萎縮型、假增生型、泡沫腺體型、黏液(膠樣)型,刪除瞭嗜酸細胞型和淋巴上皮瘤樣型,並將具梭形細胞分化的癌直接命名為肉瘤樣癌,胞質內含空泡類似於印戒細胞樣的癌稱為印戒細胞樣型癌。與普通型腺泡狀腺癌相比,印戒細胞樣型、肉瘤樣癌型和多形性巨細胞型腺癌的預後較差。2016版WHO分類中增加瞭微囊型腺癌和多形性巨細胞型腺癌。微囊型腺癌是一類極其類似良性表現的前列腺腺泡狀腺癌的變異型,鏡下微囊變型腺體的大小可為普通腺癌腺體的10倍,並且呈現特征性的圓形輪廓,內襯單層扁平的腺上皮。幾乎所有病例腺上皮AMACR均為強陽性,同時缺乏基底細胞標記的表達,Gleason分級推薦為3級。多形性巨細胞型腺癌非常罕見,以巨細胞、怪異細胞和間變細胞伴有多形性的核仁為突出特點,目前已報道的病例不足10例。部分患者有普通型腺泡狀腺癌的激素治療或者放療史,該變異型呈侵襲性的臨床過程。
(三)滋養細胞腫瘤分類變化
以前的WHO分類中,滋養細胞腫瘤被分為絨毛膜上皮癌和非絨毛膜上皮癌性滋養細胞腫瘤,後者以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PSTT)為代表。所謂的單向性絨癌被歸入非絨毛膜上皮癌性滋養細胞腫瘤中進行討論。但2016版將其作為絨毛膜上皮癌的一種形態學亞型。另外,非絨毛膜上皮癌性滋養細胞腫瘤進行瞭擴展,不僅包括PSTT,同時也包括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ETT)和囊性滋養細胞腫瘤(CTT)。CTT主要由空泡狀的滋養葉細胞組成,呈線狀裂隙狀排列,可見嗜酸性物質沉積。基於目前有限的資料,認為以上病變比絨毛膜上皮癌侵襲性低。
2016版WHO泌尿男性生殖系統腫瘤分類解讀:前列腺、睪丸腫瘤
5F49641E320DD004
(二)前列腺癌Gleason分級的更新和新的WHO/ISUP分級分組
2016版WHO將前列腺癌伴神經內分泌分化分為5種類型:①普通腺癌伴神經內分泌分化;②腺癌伴潘氏細胞樣(Paneth cell-like)神經內分泌分化;③類癌;④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⑤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其中腺癌伴潘氏細胞樣神經內分泌分化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為首次提出。潘氏細胞樣神經內分泌分化的顯著特點是胞質內強的嗜酸性顆粒的存在,並且免疫組化染色檢查結果顯示神經內分泌標志物陽性。前列腺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亞型,到目前為止最大宗病例報道為2006年發表的7例病例報道,幾乎所有病例都發生於前列腺腺癌抗雄激素治療後,其組織學形態與發生在其他部位如肺的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一致。該類型預後極差,鉑類藥物化療後平均生存時間為7個月。
3.前列腺上皮內腫瘤樣導管腺癌(PIN-likeductualadenocarcinoma):這是新版分類中提出的一種新的導管腺癌組織學類型。組織學表現為由分離的非篩狀腺體組成的前列腺上皮內瘤變樣的導管腺癌,與PIN不同之處在於,導管腺癌的腺體多排列擁擠,常伴囊性擴張並內襯扁平細胞,所有腺體均無基底細胞存在。該類型預後較好,多為Gleason評分6分(3+3)。
1.新的組織學類型——導管內癌:2016版WHO組織學分類中首次明確瞭導管內癌為前列腺癌的一種組織學類型並單獨列出,定義為腺泡內和/或導管內上皮的腫瘤性增生,具有部分HGPIN的特征,但其組織學和/或細胞學的異形性更高,並與高級別、高分期的前列腺腺癌的發生顯著相關。導管內癌的組織學特征是前列腺腺癌的細胞局限在腺泡內或者導管內,並且可以沿自然導管和腺泡進行播散,基底細胞層可部分保存(圖1)。導管內癌最常見的結構是致密的篩狀結構,其次是實性結構。導管內癌不適用於Gleason評分。與HGPIN相比,導管內癌的基因改變與Gleason 4級的腺癌更為相似,表現為雜合性缺失、ERG重排和PTEN表達的缺失。由於導管內癌患者多伴有高級別的前列腺腺癌,並與高Gleason評分、高分期和較大的腫瘤體積有關,且其自身也是一個獨立的預後因子,因此2016版分類建議病理醫生在活檢報告中應報告導管內癌的存在,提示臨床需要相關的處理,亦有專傢提出需立即進行第2次活檢以排除浸潤性癌的可能。
(一)增加的新類型及新變異型
(二)睪丸生殖細胞腫瘤分類的變化
2.前列腺癌新的WHO/ISUP分級分組系統:新版WHO提出的前列腺癌新的分級分組是基於2014年國際泌尿病理協會(ISUP)共識會議上提出的一種新的分級系統,並稱之為前列腺癌分級分組(Grading Groups)系統,該系統根據Gleason總評分和疾病危險度的不同將前列腺癌分為5個不同的組別:分級分組1組/Gleason評分≤6;分級分組2組/Glea朝馬住宿推薦|台中朝馬住宿推薦son評分3+4=7;分級分組3組/Gleason評分4+3=7;分級分組4組/Gleason評分8(包括Gleason 3+5,Gleason5+3以及Gleason 4+4);分級分組5組/Gleason評分9和10(包括Gleason4+5、Gleason 5+4以及Gleason 5+5)。
第4版《泌尿系統和男性生殖器官腫瘤WHO分類》已於2016年初出版發行,新版WHO分類參編人員達110人,分別來自全世界21個國傢和地區。經過10餘年的發展,與2004年出版的第3版相比,新版腎臟上皮性腫瘤中增加瞭一些新的疾病類型,並對腎細胞癌的Fuhrman分級和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級系統進行瞭修改,同時對一些疾病概念做瞭一定的更新。本文對2016版泌尿系統和男性生殖器官腫瘤WHO分類中的一些重要變化進行解讀。原文發表於《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6年8月第37卷第8期,作者為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病理科程亮;山東大學附屬山東省立醫院病理科徐嘉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病理科黃文斌;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泌尿外科孫穎浩。
(三)前列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分類的更新
1.前列腺癌Gleason分級的更新:Gleason分級系統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的前列腺腺癌的分級方法,自2004版發佈以來經歷瞭幾次修改,新版WHO分類中對其進行瞭詳細介紹,具體如下:①Gleason評分2~5分不適用於活檢標本診斷中,且在其他方式切除標本中也應慎用;②篩狀腺體歸為Gleason 4級;③腎小球樣結構的腺體應為Gleason 4級;④黏液腺癌的分級應根據其生長方式進行判斷,而不是均歸為Gleason 4級;(重)Gleason 4級除包括篩狀結構和腎小球結構外,一些分化較差的腺體和融合的腺體也應歸為Gleason 4級;⑥出現粉刺樣壞死即可為Gleason 5級;⑦導管腺癌中的篩狀和乳頭狀為Gleason 4級,PIN樣導管腺癌則歸入Gleason 3級,伴有壞死者為Gleason 5級;⑧在高級別腺癌中,如果低級別成分 5%可以被忽視。相反,在穿刺活檢標本中,若有高級別成分存在,無論其比例多少,均應計入評分。而在根治標本中,如按之前標準在Gleason評分為7分(4+3)的組織中發現 5%的Gleason 5級的成分,應最終評分為Gleason 9分(4+5);⑨無論在穿刺活檢還是根治標本中,評分為Gleason7分的診斷均建議列出Gleason 4級成分所占的比例,因為其與患者的治療策略有關。
睪丸腫瘤
與2004版相比,2016版睪丸腫瘤WHO分類進行瞭較大的變動,其中生殖細胞腫瘤分類的變動較大,主要包括睪丸生殖細胞腫瘤前驅病變的概念演變及相應的睪丸腫瘤分類與命名的變化,其他腫瘤的分類也有一些變化。
(一)睪丸生殖細胞逢甲夜市住宿|逢甲夜市住宿推薦腫瘤前驅病變的概念變化
前列逢甲商旅評價|台中逢甲商旅評價腺腫瘤
睪丸生殖細胞腫瘤的前驅病變名稱一直以來較為混亂,2016版整合前述名稱,將此類病變命名為“原位生殖細胞腫瘤(germ cell neoplasia in situ,GCNIS)”。GCNIS源於原始生殖細胞,限於精原幹細胞龕(spermatogonial niche),是目前公認的睪丸生殖細胞腫瘤前驅病變。該術語的提出不僅避免瞭原位癌和睪丸上皮內腫瘤等名稱中含有的“上皮性”含義,而且也避免瞭IGCNU中的“U”引起的歧義,同時“原位”一詞限定瞭病變僅位於精原幹細胞龕處。小管內生殖細胞腫瘤超出精原於細胞龕范圍,則列入分化類型,在各類生殖細胞腫瘤名稱前加上“小管內”一詞命名,代表GCNIS和浸潤性生殖細胞腫瘤之間的中間狀態,以小管內精原細胞瘤和小管內胚胎性癌最常見。
與2004版相比,2016版的主要變化表現為新增瞭導管內癌新類型,腺泡狀腺癌中增加瞭微囊型和多形性巨細胞腺癌的變異型,以及導管腺癌中增加瞭PIN樣導管腺癌。另外,對前列腺癌的Gleason評分細則進行瞭修改並提出瞭一種新的分級分組,前列腺神經內逢甲夜市住宿|逢甲夜市住宿推薦分泌腫瘤中也做瞭較大的改動。
睪丸生殖細胞腫瘤2004版單純根據形態學將其分為單純型和混合型生殖細胞腫瘤,這樣分類的結果將明顯不同的腫瘤使用同一個術語,導致治療上過度或不足。2016版認識到即使形態學完全相同的腫瘤如兒童和成人型卵黃囊瘤,其發病機制也明顯不同,因此,2016版根據腫瘤與GCNIS的關系分為來源於GCNIS的腫瘤和GCNIS無關的腫瘤。將卵黃囊瘤和畸胎瘤分為青春期前型和青春期後型兩類。將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和高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類癌)列為青春期前型畸胎瘤的高度特化亞型(單胚層畸胎瘤)。體細胞惡性成分隻見於青春期後型畸胎瘤。精母細胞性精原細胞瘤在2016版中被命名為精母細胞性腫瘤(圖4),並根據其與GCNIS缺乏相關性並且具有的不同分子特點將其歸入非GCNIS相關腫瘤中。增加瞭消退型生殖細胞腫瘤和彌漫性胚胎瘤等2種亞型。
2.前列腺腺泡狀腺癌的新變異型:前列腺腺泡狀癌變異型的診斷非常台中逢甲住宿|台中逢甲住宿推薦重要,因為與普通型腺泡狀腺癌相比,各種變異型的病理診斷非常困難,並且它們的預後和治療選擇均不盡相同。2016版WHO分類腺泡狀腺癌的組織學變異型中保留瞭萎縮型、假增生型、泡沫腺體型、黏液(膠樣)型,刪除瞭嗜酸細胞型和淋巴上皮瘤樣型,並將具梭形細胞分化的癌直接命名為肉瘤樣癌,胞質內含空泡類似於印戒細胞樣的癌稱為印戒細胞樣型癌。與普通型腺泡狀腺癌相比,印戒細胞樣型、肉瘤樣癌型和多形性巨細胞型腺癌的預後較差。2016版WHO分類中增加瞭微囊型腺癌和多形性巨細胞型腺癌。微囊型腺癌是一類極其類似良性表現的前列腺腺泡狀腺癌的變異型,鏡下微囊變型腺體的大小可為普通腺癌腺體的10倍,並且呈現特征性的圓形輪廓,內襯單層扁平的腺上皮。幾乎所有病例腺上皮AMACR均為強陽性,同時缺乏基底細胞標記的表達,Gleason分級推薦為3級。多形性巨細胞型腺癌非常罕見,以巨細胞、怪異細胞和間變細胞伴有多形性的核仁為突出特點,目前已報道的病例不足10例。部分患者有普通型腺泡狀腺癌的激素治療或者放療史,該變異型呈侵襲性的臨床過程。
(三)滋養細胞腫瘤分類變化
以前的WHO分類中,滋養細胞腫瘤被分為絨毛膜上皮癌和非絨毛膜上皮癌性滋養細胞腫瘤,後者以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PSTT)為代表。所謂的單向性絨癌被歸入非絨毛膜上皮癌性滋養細胞腫瘤中進行討論。但2016版將其作為絨毛膜上皮癌的一種形態學亞型。另外,非絨毛膜上皮癌性滋養細胞腫瘤進行瞭擴展,不僅包括PSTT,同時也包括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ETT)和囊性滋養細胞腫瘤(CTT)。CTT主要由空泡狀的滋養葉細胞組成,呈線狀裂隙狀排列,可見嗜酸性物質沉積。基於目前有限的資料,認為以上病變比絨毛膜上皮癌侵襲性低。
2016版WHO泌尿男性生殖系統腫瘤分類解讀:前列腺、睪丸腫瘤
- 台中平價住宿|台中平價飯店 推薦分享台中逢甲住宿|台中逢甲住宿推薦
- 台中逢甲飯店|台中逢甲飯店推薦 逢甲夜市住宿|逢甲夜市住宿推薦必看
- 台中平價住宿|台中平價飯店 台中逢甲民宿|台中逢甲民宿推薦住宿必分享@E@
5F49641E320DD004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